• 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
干细胞展厅的科技与人文|干细胞科普馆|多肽展厅设计|神马文化
作者:干细胞展厅|神马文化  |  时间:2025-07-29 14:15:40

一提到干细胞展厅,很多人会想到满墙的专业术语、复杂的实验数据,还有冷冰冰的仪器模型。但神马文化在设计时总在琢磨:科技展厅不能只有 “科技”,还得有 “人” 的温度。

新版插图+电话.gif

在展示干细胞研究成果时,不只是罗列论文发表数量、专利数量这些硬指标。有个展厅专门设计了 “科研者故事墙”,墙上是研究员们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 —— 深夜里趴在桌上打盹的、为了观察细胞变化连续守在培养箱前的、实验成功后互相击掌的。旁边配上他们的手写笔记片段,比如 “今天细胞分化率终于突破 80%,想起患者期待的眼神,值了”。这些细节让观众看到,那些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为了医学进步在努力。

98.jpg

讲治疗案例时,不只用 “某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 30%” 这样的表述。而是做了个 “生命时间轴” 装置:一位关节炎患者的照片从左到右排列,左边是拄着拐杖痛苦的样子,中间是接受治疗的过程记录,右边是半年后牵着孙子散步的笑脸。下面标注着 “2023 年 3 月第一次注射干细胞”“2023 年 6 月能独立上下楼”,旁边放着患者手写的感谢信:“没想到还能陪孙子踢毽子”。

113.jpg

互动区里,有个 “心愿收集器” 很特别。观众可以写下对干细胞技术的期待,比如 “希望爸爸的帕金森病能被治好”,写完后投入一个类似细胞形状的透明容器,这些心愿会实时投影到展厅中央的 “希望之树” 上,慢慢组成一片发光的叶子。有位妈妈写完后对着孩子说:“你看,有这么多人在为治好病努力呢。”

97.jpg

科技展区的角落,特意摆了些旧物件:早期研究用的玻璃培养皿、研究员用过的笔记本、患者送来的锦旗。这些看似与高科技无关的东西,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轨迹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。

99.jpg

神马文化始终认为,干细胞技术最终是为 “人” 服务的。在展厅里平衡科技与人文,不是要削弱科技的专业性,而是让观众明白:所有的研究、所有的技术,最终都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。当观众能从那些数据和仪器中,看到对 “人” 的关怀,这样的展厅才算真正成功。



欢迎咨询 ,合作共赢 !

固定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