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
从 “展示” 到 “体验”:生物医疗展厅如何成为企业的 “移动名片”?|生物医疗展厅设计|干细胞展厅设计|干细胞科普馆设计|多肽展厅
作者:干细胞展厅|神马文化  |  时间:2025-09-04 08:58:56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一张精致的宣传册、一段精心剪辑的宣传片,早已难以在受众心智中留下深刻印记。对生物医疗企业而言,展厅正从 “可有可无的附属品” 升级为 “会说话的移动名片”—— 它不仅要展示技术与成果,更要让参观者成为企业故事的 “体验者” 和 “传播者”。从被动观看的 “展示空间” 到主动参与的 “体验场”,这种转变的核心是赋予展厅 “可感知、可传播、可信任” 的特质。作为深耕生物医疗展厅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的神马文化,我们在实操中发现:那些能成为 “移动名片” 的展厅,都藏着精准戳中传播心理的 “记忆密码”。

新版插图.gif

一、打造 “社交货币” 式记忆点:让参观者主动成为传播节点

在社交媒体时代,最好的营销是 “让参观者自愿拿起手机分享”。生物医疗展厅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设计具有 “社交货币属性” 的互动场景 —— 既符合品牌调性,又能满足人们 “晒出独特体验” 的心理。神马文化为某干细胞科普馆设计的 “细胞形态打卡墙”,正是这样一个自带传播力的记忆点。

这面墙长 8 米、高 3 米,以干细胞分化后的多种细胞形态为灵感:神经元细胞的 “树突” 像绽放的烟花,红细胞的 “双凹圆盘” 排列成渐变色彩带,免疫细胞则设计成带着 “小盾牌” 的卡通形象。更巧妙的是,墙面融入了感应灯光,参观者站在对应细胞区域,灯光会随动作变幻,仿佛 “激活” 了细胞的生命力。我们特意在墙面前设置了最佳拍摄角度提示,搭配趣味文案牌(如 “和你的‘身体卫士’合个影吧”),降低拍照分享的门槛。

施工时,我们选用环保耐磨的艺术涂料,确保色彩饱和度既符合细胞科学特征,又适合镜头呈现;同时在墙面预留隐藏式充电口,方便参观者为手机续航 —— 这些细节让 “打卡分享” 更顺畅。开馆后,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打卡发朋友圈,甚至有本地生活博主主动前来探店,仅一个月就为企业带来了 50 万 + 的自然曝光。这种 “参观者自发传播” 的效应,远非传统广告能比拟。

图片16.png

二、构建 “故事化” 体验链:用情感共鸣替代硬广灌输

生物医疗技术的专业性,很容易让展厅陷入 “数据堆砌” 的困境。而能成为 “移动名片” 的展厅,必然是 “技术为骨、故事为魂”—— 通过一条清晰的故事线,让参观者在体验中理解企业的价值主张。神马文化为某生物医疗企业设计的 “成果转化时间轴”,就成功将冰冷的技术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品牌故事。

这条时间轴不是简单的年份排列,而是以 “从实验室到病床” 为叙事主线,用 “实物展品 + 沉浸式视频 + 互动装置” 三维呈现:起点是 “研发初心” 区,陈列着科学家早期手绘的实验草图和第一台简陋的培养设备,搭配耳机里的口述历史(“当时为了观察细胞生长,我们在实验室守了整整 72 小时”);中段的 “突破时刻” 区,用透明展柜展示关键专利的实物模型,旁边的互动屏可观看实验失败到成功的过程纪录片;终点的 “临床希望” 区,播放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康复故事,屏幕旁摆放着他们送来的感谢信。

为了强化体验的代入感,我们在时间轴地面设计了 “footsteps 感应灯”,参观者行走时,灯光会随脚步点亮,仿佛 “走过” 企业的发展历程。施工时,特意控制每个展区的停留时间在 3-5 分钟,既保证故事的完整性,又避免信息过载。一位合作方参观后说:“以前听汇报知道他们技术强,走完这个时间轴,更明白他们为什么能做成这件事,这种感觉很不一样。”

图片47.jpg

三、设计 “信任可视化” 场景:让专业价值可触可感

对生物医疗企业而言,“移动名片” 的核心功能是传递信任。但信任不是靠口号堆砌,而是通过 “可验证、可感知” 的细节建立。神马文化在为某生物多肽药企设计展厅时,打造了 “从分子到产品” 的透明化体验区,让专业价值变得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。

在这个区域,参观者可以通过 “三层递进” 的体验理解技术优势:第一层是 “分子结构互动台”,用磁贴拼搭多肽分子模型,直观感受其 “小分子易吸收” 的特性;第二层是 “生产工艺透视窗”,通过玻璃幕墙看到真实的多肽提纯生产线,搭配实时数据屏(如 “当前产品纯度 99.6%”);第三层是 “效果对比体验区”,设置肤质检测仪,参观者可现场测试使用含该多肽成分护肤品前后的皮肤状态变化。

施工时,我们在生产线透视窗旁设置了 “工程师讲解点”,每天固定时段有技术人员现场答疑,用通俗语言解释 “冻干技术如何保持多肽活性” 等专业问题。这种 “透明化 + 专业解读” 的组合,让经销商和消费者对产品优势的信任从 “听说” 变为 “确信”。有位经销商在体验后当场签约,他说:“展厅把我们关心的‘纯度’‘效果’讲得明明白白,合作起来更放心。”

图片19.png

四、预留 “个性化体验接口”:让一张名片适配多元受众

生物医疗企业的受众复杂多元 —— 投资者关注研发管线,经销商在意市场潜力,消费者关心产品效果,青少年则需要科普启蒙。优秀的 “移动名片” 能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 “切换模式”,而非千篇一律的内容输出。神马文化在设计中常用 “模块化体验区” 实现这一点。

例如在某综合型生物医疗展厅,我们设置了 “核心技术总览” 和 “分众体验区”:总览区用 3 分钟短片讲清企业核心优势,让所有参观者快速建立认知;分众区则分为 “投资合作”“产品体验”“科普教育” 三个模块,每个模块有独立的互动装置和内容体系。投资者可通过 “数据沙盘” 查看研发投入与市场预测,消费者能在 “肤质测试间” 获取个性化产品推荐,学生则可以参与 “细胞知识闯关游戏”。

c673afb07c85fcbc60fc551d6d76b42.png

施工时,各模块之间用可调节的隔断分隔,既保证独立性又能快速联动 —— 当有团队参观时,隔断收起可形成开放空间,播放统一的品牌故事;散客参观时,隔断展开则满足个性化需求。这种灵活设计,让展厅能适配不同场景,始终保持 “精准传递价值” 的能力。

从 “细胞形态打卡墙” 的社交传播,到 “成果转化时间轴” 的故事共鸣,再到 “透明化体验区” 的信任建立,生物医疗展厅成为 “移动名片” 的关键,是跳出 “自说自话” 的展示思维,真正站在参观者的角度思考:“他们想记住什么?愿意传播什么?会相信什么?”

1695438880506390.jpg

神马文化在多年的设计与施工中,始终将 “传播力” 作为核心指标:每个展项不仅要好看、专业,更要思考 “它能否成为参观者离开后仍会提及的记忆点”。毕竟,能被记住、被讨论、被分享的展厅,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 “移动名片”—— 它不需要刻意推销,却能在每一次体验中,悄悄将品牌印记刻进受众心智。神马文化愿继续打磨这种 “体验式设计思维”,让更多生物医疗企业的展厅,从 “沉默的空间” 变为 “活跃的品牌代言人”。



欢迎咨询 ,合作共赢 !

固定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