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

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“刚把干细胞分化的展板指给客户看,转头就发现他已经走到出口了。”—— 这是干细胞展厅工作人员常遇到的无奈。传统展厅里,客户的脚步像 “走马灯” 一样快速掠过,展板上的文字、玻璃柜里的模型,都留不下深刻印象。如何让客户放慢脚步,甚至主动 “绕着转”?神马文化在为某干细胞研发企业设计展厅时,藏了一个 “心机装置”—— 一尊 2 米高的 “干细胞万花筒”。这个看似怀旧的玩具被赋予了科技内核,客户一上手就忍不住转了又转,平均停留时间从 5 分钟延长到 18 分钟,连原本匆匆而过的参观者,也会被转动时变幻的画面吸引,乖乖停下脚步 “研究半天”。
一、“万花筒” 的勾魂魔法:让科学画面像 “魔法图案” 一样上瘾
“干细胞万花筒” 的设计灵感,源于每个人童年玩过的万花筒 —— 转动筒身,就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。但神马文化赋予它的,是 “科学 + 趣味” 的双重魔力:筒身内部不是彩色碎玻璃,而是多组高清投影镜头;转动时呈现的,是干细胞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画面,每转一下就换一组 “新图案”,配合触发的趣味讲解,让客户像拆盲盒一样欲罢不能。
万花筒的主体是一个可 360° 转动的圆柱形筒身,直径 1.2 米,高度 2 米,刚好能让成年人轻松握住顶部的转动把手。筒身外侧是半透明的磨砂材质,能透出内部画面的柔和光晕;内侧则是 360° 环绕的投影幕布,当参观者转动筒身时,内部的投影镜头会同步切换画面,形成 “一转动就变样” 的视觉效果。
最让人上瘾的是画面的 “变幻逻辑”。我们按 “干细胞的一生” 设计了 5 组主题画面:“胚胎中的干细胞” 展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,画面像烟花绽放;“修复受损神经” 用蓝绿色线条模拟神经纤维的再生,转动时线条会随角度流动;“心脏修复现场” 则用红色光点组成跳动的心脏,干细胞像 “小医生” 一样在光点间穿梭。每组画面都经过艺术化处理,既保留科学准确性,又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—— 比如将干细胞设计成带着小翅膀的 “修复精灵”,让严肃的科研内容变得生动可爱。
一位参观者笑着说:“本来想随便看看,结果转了第一下就停不下来了。总好奇下一个画面是什么,不知不觉就站了 10 多分钟,还记住了好几种干细胞的作用。”
二、画面内容筛选:科学精准性与视觉吸引力的平衡术
“干细胞万花筒” 的画面不是随意堆砌的,而是神马文化的设计团队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筛选的 “精华内容”—— 既要让客户看得懂、愿意看,又要准确传递技术价值,避免 “为了好看牺牲科学”。
我们遵循 “三个必须” 原则筛选画面:必须是企业的核心技术(如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),必须有临床案例支撑(如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),必须能通过视觉化呈现(避免纯文字或数据的画面)。最终从 20 组备选内容中,精选出 15 个核心画面,涵盖 “干细胞的分化潜能”“在神经、心脏、皮肤等领域的应用”“未来研发方向” 三大主题。
每个画面都藏着 “知识点彩蛋”。比如 “皮肤修复” 画面中,除了展示干细胞促进皮肤再生的过程,还会在角落标注 “该技术已应用于某烫伤修复药膏,临床试验有效率 91%”;“未来实验室” 画面里,背景中闪过的设备,其实是企业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细胞培养装置。这些细节让画面不仅好看,更能传递 “技术实力” 和 “应用价值”。
为了照顾不同受众,画面还分 “儿童版” 和 “成人版”。转动速度慢时,呈现卡通风格的画面(如干细胞像小太阳一样发光);转动速度快时,自动切换成更写实的医学动画(如细胞与受体结合的微观过程)。这种 “千人千面” 的设计,让孩子和专业人士都能找到感兴趣的内容。
三、从 “转不停” 到 “问不停”:让兴趣自然转化为深度交流
“万花筒” 的价值不止于 “留住脚步”,更在于让客户在转动中产生疑问,主动开启交流 —— 这正是打破 “走马观花” 的关键。
装置的 “声画联动” 设计,会引导客户从 “看热闹” 到 “看门道”。每转动一次,除了画面变化,还会触发一句趣味讲解:转到 “心脏修复” 画面时,会响起 “看,这是干细胞在给心脏‘打补丁’呢,让受损的心肌重新跳起来,厉害吧?”;转到 “神经再生” 画面时,则讲解 “这些像电线一样的东西是神经纤维,干细胞能让断掉的‘电线’重新连起来哦”。这些讲解像 “钩子” 一样,勾起客户的好奇心:“干细胞真的能修复心脏吗?”“神经损伤多久能恢复?”
此时,旁边的工作人员就能顺势展开深入讲解。某投资机构的代表在转动万花筒后,主动询问:“你们的干细胞在心脏修复方面有临床数据吗?” 工作人员拿出平板电脑,调出对应的实验报告:“您刚才看到的画面,对应的是我们与某三甲医院合作的临床案例,这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脏功能对比数据……” 从 “玩装置” 到 “谈合作” 的过渡自然又顺畅。
展厅数据显示,在 “万花筒” 旁触发的主动咨询,比其他区域多 60%,且问题更具体(如 “技术成熟度”“应用场景”),说明客户的兴趣已从 “表面好奇” 转为 “深度关注”。
四、施工保障:让 “转动” 既顺畅又耐用,画面始终清晰
“干细胞万花筒” 的核心体验是 “转动顺畅” 和 “画面清晰”,这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。神马文化的施工团队从机械结构到投影系统,都做了针对性设计,确保装置经得起高频次转动的考验。
机械结构:转动零卡顿
筒身与底座的连接采用 “精密轴承 + 阻尼调节” 技术,转动时既顺滑又不会因惯性过大而停不下来。我们测试了 5000 次连续转动,确保轴承磨损率低于 0.1mm,避免长期使用后出现卡顿。底座内部还安装了 “水平校准器”,即使展厅地面略有倾斜,也能保证筒身垂直转动,防止画面偏移。
投影系统:画面不模糊
为了让转动时的画面始终清晰,我们采用 “多镜头同步切换” 技术:筒身内部安装 4 组高清投影镜头,转动时根据角度自动切换镜头,避免画面断层;投影幕布选用 “抗光雾面材质”,即使展厅光线明亮,画面也不会反光或模糊。施工时反复调试镜头焦距和投影角度,确保在 1.5-2 米的观看距离内,画面细节(如细胞的形态)清晰可见。
安全防护:大人小孩都放心
筒身外侧包裹了 3cm 厚的软质硅胶,边缘做圆角处理,避免转动时磕碰受伤;转动把手设计成防滑的弧形,适合不同手型握持;内部电路全部做了防水绝缘处理,即使不小心洒上饮料也不会短路。这些细节让家长愿意让孩子体验,成年人也能放心转动。
经过测试,装置在每天 8 小时、每小时 50 次转动的高频使用下,仍能保持稳定运行,画面清晰度和转动流畅度无明显下降,完全满足展厅的长期使用需求。
五、“万花筒” 的启示:让展厅设计回归 “人的体验”
“干细胞万花筒” 的成功,本质上是神马文化对 “反走马观花” 设计的思考:客户之所以 “走得快”,不是因为不感兴趣,而是传统展厅的 “被动接收” 模式让人疲惫。好的展厅设计,应该像万花筒一样 —— 用互动感激活参与欲,用变化感保持新鲜感,用趣味感降低认知门槛。
在设计这个装置时,我们始终追问:“如何让客户觉得‘每多停留一秒,就多一份收获’?” 转动的每一下画面变化,都是一次 “小惊喜”;触发的每一句讲解,都是一次 “小科普”;引发的每一个问题,都是一次 “小交流”。这些 “小体验” 叠加起来,就变成了 “不愿走、想深究” 的大效果。
从 “走马灯” 到 “转不停”,这个 “万花筒” 证明了:干细胞展厅不必是枯燥的 “知识仓库”,可以是有趣的 “探索乐园”。神马文化愿继续用这种 “以小见大” 的设计思维,让更多干细胞技术通过 “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感知” 的方式被理解 —— 毕竟,能让客户主动花时间探索的展厅,才是真正能传递价值的展厅;能让 “走马观花” 变成 “驻足深究” 的设计,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设计。
神马文化干细胞展厅科普馆设计案例:
北科生物生命科学体验中心
银丰生物集团生命奇点展厅
华夏源常熟细胞展厅
宝鸡市渭滨区生命科技馆
广西茵冠生命科学馆
赛恩福细胞科普展厅
安可瑞细胞科普馆
神马文化相关荣誉资质:
展览展示室内外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一级
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二级
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
安全生产许可证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中国多媒体工程系统集成壹级
欢迎咨询 ,合作共赢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