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

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66号康利城1栋9层
“您的展厅很漂亮,但我们 15 分钟就逛完了。”—— 这大概是生物医疗展厅设计者最不愿听到的评价。很多展厅投入巨资打造,却成了客户眼中的 “快闪店”:走马观花看一圈,拍几张照片,转身就忘,更别说产生合作意向或二次参观的念头。如何让客户从 “匆匆一瞥” 变为 “深度体验”,甚至主动带朋友 “二刷”?神马文化在多个生物医疗展厅项目中,用 “展厅闯关” 模式破解了这个难题。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任务点、趣味与知识结合的挑战、有吸引力的兑换奖励,让客户心甘情愿花时间参与,平均停留时间从 40 分钟延长至 90 分钟,复访率提升 60%。这不仅是设计技巧,更是对 “如何让展厅变成‘值得回味的场所’” 的深度思考。
一、“闯关模式” 的底层逻辑:用 “目标感” 对抗 “逛展疲劳”
生物医疗展厅的内容往往专业且密集,客户很容易陷入 “信息过载”,进而产生 “逃离冲动”。“展厅闯关” 的核心是给客户一个清晰的 “逛展目标”—— 集满印章兑换礼品,用游戏化的 “任务驱动” 替代漫无目的的 “被动观看”,让每一步停留都有意义。
神马文化为某生物多肽企业设计的展厅,将 “闯关手册” 变为逛展的 “导航图”:客户入场时领取一本巴掌大的手册,封面印着 “解锁多肽的秘密”,内页标注 5 个任务点的位置和简要提示。每个任务点对应展厅的一个核心展区,完成任务(如正确匹配多肽分子结构、观看实验视频后回答小问题)就能获得一枚专属印章,集满 5 枚可兑换定制的 “多肽护肤小样礼盒” 或 “科研主题笔记本”。
手册的设计暗藏心机:任务难度从易到难,前两个任务(如 “找到 3 种含多肽的护肤品”)只需简单观察,后三个任务(如 “通过互动屏模拟多肽的透皮吸收过程”)则需要深度参与;每个任务旁留出空白笔记区,方便客户记录感兴趣的知识点;手册最后一页是 “二刷邀请卡”,标注 “带朋友一起来,两人各集 3 枚章即可兑换升级礼品”,直接为复访埋下伏笔。一位客户说:“拿着手册逛展,就像在玩‘科学版闯关游戏’,本来想随便看看,结果为了集章,每个展区都认真逛了,还记住了不少知识点。”
二、任务点设计:让 “闯关” 成为 “吸收知识” 的伪装
好的闯关任务,应该让客户在 “玩” 的过程中自然理解技术价值,而非为了闯关而闯关。神马文化设计的 5 个任务点,每个都紧扣展厅的核心内容,却用趣味包装弱化了 “学习感”。
任务点 1:“分子拼图大挑战”(对应 “多肽分子结构区”)
在展示多肽分子模型的展柜旁,设置一块电子拼图板,屏幕上是打乱的多肽分子结构碎片。客户需要在 2 分钟内将碎片拼合成完整模型,拼对后会弹出 “分子小知识”(如 “这个结构让多肽能穿透皮肤屏障,吸收率是普通成分的 3 倍”),工作人员检查后盖章。设计时特意降低难度:碎片边缘有颜色提示,且最多只有 6 块碎片,确保大多数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避免挫败感。
任务点 2:“数据找茬王”(对应 “临床数据区”)
两块并排的电子屏上,展示着多肽产品与普通产品的临床对比数据(如 “皮肤含水量提升”“细纹减少程度”),其中有 3 处数据被故意标错(如将 “92%” 写成 “72%”)。客户需要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(如 “根据前面的讲解,多肽的吸收率应该更高”),完成后盖章。这个任务既考验客户的观察力,又倒逼他们认真阅读数据,比单纯看展板印象深刻 10 倍。
任务点 3:“虚拟实验室”(对应 “生产工艺区”)
通过 VR 设备,客户可 “沉浸式” 体验多肽生产的 3 个关键步骤(原料提纯、无菌灌装、质量检测)。任务要求是 “在虚拟灌装环节达到‘零污染’”—— 操作时若碰到模拟 “细菌” 的红色光点,就需要重新开始。完成后,屏幕会显示 “你的操作合格率:98%,超过 80% 的体验者”,满足客户的成就感。
任务点 4:“效果盲测站”(对应 “产品体验区”)
展台上摆放着 3 瓶外观相同的护肤品,其中 1 瓶含多肽成分,另外两瓶是普通产品。客户需要通过触摸质地、闻气味(多肽产品无香精),结合之前学到的知识,选出含多肽的那瓶,猜对即盖章。这个任务让抽象的 “技术优势” 转化为可感知的 “产品差异”,加深对产品的理解。
任务点 5:“未来预言家”(对应 “研发规划区”)
在展示企业未来研发方向的展板旁,设置 “心愿墙”:客户写下 “希望多肽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”(如 “改善敏感肌”“抗衰老”),投入收集箱即可盖章。工作人员会定期整理心愿,反馈给企业研发部门,让客户感觉 “自己的想法能影响产品”。
三、施工细节:让 “闯关道具” 经得住 “高频考验”
闯关模式的成功,离不开耐用、稳定的道具 —— 毕竟没人愿意为一个卡顿的电子屏或易损坏的拼图浪费时间。神马文化的施工团队在道具落地时,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,都以 “高频使用” 为标准。
电子拼图板和数据找茬屏采用 “工业级触摸屏”,表面覆盖防刮钢化玻璃,能承受每天 500 + 次的触摸点击;VR 设备选用续航 6 小时的轻量化机型,头带和手柄做了防汗处理,每天闭馆后有专人消毒维护;盲测站的护肤品试用瓶,采用按压式出液口,避免交叉污染,且瓶身用耐磨的亚克力材质,反复取用也不易刮花。
更关键的是 “故障预案”:所有电子任务点都有 “离线模式”,即使网络中断,也能正常运行基础功能;拼图板和数据屏内预存了 10 套不同内容,避免客户多次参与时重复;盖章用的印泥是速干型,盖在手册上 3 秒即干,不会蹭脏页面。某展厅运营半年后,所有闯关道具的故障率低于 5%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15%,确保客户每次参与都顺畅无虞。
四、“二刷” 的秘密:让 “闯关奖励” 和 “社交属性” 形成记忆点
客户愿不愿意再来,取决于 “第一次闯关” 能否留下深刻记忆,且 “二刷” 能获得新价值。神马文化在奖励设计和社交引导上做了双重铺垫。
奖励设置采用 “阶梯式”:首次集满章兑换基础礼品(如小样、笔记本);二刷时,若带 1 位新朋友,两人各集 3 枚章就能兑换升级礼品(如定制保温杯、科研主题 U 盘);带 3 人以上团队闯关,可预约 “专属讲解 + 实验室参观”,满足客户的 “特权感”。某企业统计显示,获得升级礼品的客户中,有 42% 会在 1 个月内再次参观,且大多会带同事或合作伙伴。
社交属性的融入则让 “闯关” 从个人行为变成 “群体活动”。任务点的设计预留了 “合作空间”:比如 “分子拼图” 支持 2 人协作,“虚拟实验室” 可组队比赛谁的操作更规范;手册上的 “闯关进度” 页面,方便客户拍照发朋友圈 “打卡”,配文自动生成 “我在 XX 展厅闯过 3 关,还差 2 个章就能兑换礼品,你来挑战吗?”。这种 “炫耀式分享” 带来了自然流量,某展厅靠客户自发传播,每月新增参观人数 100+。
生物医疗展厅最怕的不是 “没人来”,而是 “来了也留不住,记住的都是皮毛”。“闯关模式” 的价值,就是用游戏化的壳,装知识传递的核,让客户在 “想赢、想集章、想炫耀” 的心理驱动下,主动放慢脚步、深入体验、记住价值。
神马文化在设计中始终相信:能让客户 “二刷” 的展厅,一定是 “有收获、有乐趣、有社交价值” 的。从任务点的趣味包装,到道具的耐用性保障,再到奖励的阶梯式设计,每个细节都在回答一个问题:“如何让客户觉得‘花时间逛展,值’?”
当客户为了集章认真听讲解,为了赢奖励反复体验展项,为了带朋友二刷主动规划时间时,展厅就不再是 “快闪店”,而是能持续产生价值的 “品牌阵地”。神马文化愿继续打磨这种 “深度参与式” 设计,让更多生物医疗展厅从 “一次性路过” 变为 “多次回味”—— 毕竟,能被客户记住并主动分享的展厅,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传播载体。
神马文化干细胞展厅科普馆设计案例:
北科生物生命科学体验中心
银丰生物集团生命奇点展厅
华夏源常熟细胞展厅
宝鸡市渭滨区生命科技馆
广西茵冠生命科学馆
赛恩福细胞科普展厅
安可瑞细胞科普馆
神马文化相关荣誉资质:
展览展示室内外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一级
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二级
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
安全生产许可证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中国多媒体工程系统集成壹级
欢迎咨询 ,合作共赢 !